济宁深化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“供销样板”
济宁深化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“供销样板”
济宁深化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“供销样板”中国(zhōngguó)山东网·新感知6月23日讯6月23日,济宁市政府新闻办(xīnwénbàn)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济宁市深化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(shèhuìhuà)服务体系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。
记者从发布会获悉,近年来,济宁市供销社聚焦服务乡村全面振兴,持续(chíxù)深化供销社综合(zōnghé)改革,通过建载体、育主体、优模式、强支撑,不断健全(jiànquán)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“供销样板”。“三夏(sānxià)”期间,全市供销系统全力服务夏收夏种工作(gōngzuò),累计完成夏收60万亩、夏种50万亩。
“建载体”,构筑(gòuzhù)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
济宁市供销社立足服务“三农”,在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基础(jīchǔ)上,不断打造(dǎzào)土地托管的升级版。
强化为农服务中心建设。统筹整合涉农资源,持续推进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(gǎizào)提升,做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。累计建成(jiànchéng)为农服务中心101处,构建起“耕、种(zhǒng)、管、收、加、储、销”全程服务链,实现涉农乡镇服务全覆盖。2024年,全市供销系统农业(nóngyè)社会化服务面积达900万亩次,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(zhòngyào)作用。
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(liánméng)。整合服务力量,成立济宁市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,把(bǎ)政府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(xiǎo)农户紧密地连接起来(liánjiēqǐlái),实现信息共享、优势互补、抱团发展。联盟下设飞防、农机(nóngjī)、烘干、农资4个子联盟,吸纳优秀经营主体加入,助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。
健全县镇村(cūn)三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。完善流通服务体系,以“一点多能、一网多用”为目标,构建起县、镇、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,打通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出村“最初一公里”和日用品(rìyòngpǐn)下乡(xiàxiāng)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为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。济宁(jǐníng)市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济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(rùxuǎn)“2025年全省供销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”,成为区域农资供应的“稳定器”。
“育主体”,打造多元协同(xiétóng)的服务力量
以培育(péiyù)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,市供销社通过强基层、壮龙头、树品牌,激发各类(gèlèi)经营主体活力,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服务格局。
实施基层社(jīcéngshè)提质工程。深入推进“县基一体化”和(hé)“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”,推动实行(shíxíng)资产(zīchǎn)管理、网络运营、项目建设(jiànshè)、人员调配等一体化发展。通过资产盘活、项目赋能、联合合作等方式,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10家,6家基层社纳入全国“千县千社”名单,2家农民(nóngmín)专业合作社跻身2024年全国农民合作社100强,基层服务能力显著增强。
培育壮大社有企业。聚焦为农(wèinóng)服务(fúwù)主业,培育壮大济宁市供销(gōngxiāo)集团(jítuán)、省供销农服济宁公司、兖州兖广商贸、梁山水泊商场等龙头企业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2024年市供销社投资建设济宁登丰里为农服务中心,今年夏收已投入使用,开展粮食烘干、购销、收储等服务,服务周边6个镇街,助力(zhùlì)农民节支增收。
打造“济时雨”为农服务品牌。联合市(shì)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为农服务品牌创建,累计培育228家市级示范服务组织,形成“服务标准统一、流程规范透明、成效(chéngxiào)可量化评估”的(de)全程化服务模式。近日,市农业农村局、市供销社联合印发《济宁市深化(shēnhuà)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,持续(chíxù)深化完善便捷高效(gāoxiào)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擦亮“济时雨”服务品牌。
“优模式”,创新高效融合的服务(fúwù)机制
聚焦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,市供销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探索协同发展(fāzhǎn)路径,推动小农户与(yǔ)现代农业有机衔接。
深化“土地(tǔdì)股份合作+全程托管服务(fúwù)”模式。充分发挥(chōngfènfāhuī)村集体居间服务作用,开展党建联建、村社共建,以土地股份合作形式集中土地成方连片,供销社一体化托管,通过“保底+分红”方式,亩均助农(nóng)增收200元左右、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,推动土地托管从“单一(dānyī)服务”向“利益共享”升级,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机制。
构建四级联动服务体系。强化联合社发展机制,推动省、市(shì)、县(xiàn)、乡四级资源共享(zīyuángòngxiǎng),在金乡县、鱼台县(yútáixiàn)等地打造“合作社+供销社”生产托管示范区,构建“分散经营集中化、服务标准(biāozhǔn)统一化、产业发展规模化”的新范式。推动山东省供发集团与鱼台县战略合作,托管土地2.6万亩,带动农民节支(jiézhī)208万元,打造全省县域生产托管服务样板。
放大试点项目效能。2023年以来,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供销(gōngxiāo)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资金6580万元,以项目引领,支持基层社和社有(shèyǒu)企业开展托管服务,提升为农服务实力。服务覆盖小农户土地超40万亩(wànmǔ),实现政策资金与(yǔ)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“强支撑”,构建多维保障的(de)服务体系
聚焦要素瓶颈,市供销社强化科技、人才、金融协同发力(fālì),构建可持续的服务体系,为乡村(xiāngcūn)振兴提供长效动力。
科技赋能(fùnéng)提质增效。与中国农科院、山东省农科院、青岛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,组建专家服务(fúwù)团队(tuánduì),推广良种、良机、良技、良法集成应用,建立“科技特派员+示范(shìfàn)基地+农户”服务链,开展技术指导服务,助力粮食单产提升。
人才(réncái)培育强基固本。聚焦乡村人才需求,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,年培训新型农业经营(jīngyíng)主体负责人、农民(nóngmín)致富带头人(dàitóurén)等3万余人次,着力培育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等本土化服务队伍,构建起“引进来+育得出+用得好”的人才生态。
金融(jīnróng)(jīnróng)创新破解难题。为强化金融支撑,济宁市政府出台《金融支持为农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八条措施(cuòshī)》,深化“供银担企”合作,创新“农担(nóngdān)+粮食全产业链”融资模式,累计获得银行、农担授信及贷(dài)款2亿余元,推出“产业集群贷”“托管经营贷”等产品,有效缓解新型主体资金压力。
下一步,济宁市供销社将立足服务“三农”,聚焦主责主业(zhǔyè),持续深化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,为推进乡村全面(quánmiàn)振兴贡献供销力量(lìliàng)。
中国山东(shāndōng)网记者 郝亚松 报道
中国(zhōngguó)山东网·新感知6月23日讯6月23日,济宁市政府新闻办(xīnwénbàn)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济宁市深化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(shèhuìhuà)服务体系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。
记者从发布会获悉,近年来,济宁市供销社聚焦服务乡村全面振兴,持续(chíxù)深化供销社综合(zōnghé)改革,通过建载体、育主体、优模式、强支撑,不断健全(jiànquán)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“供销样板”。“三夏(sānxià)”期间,全市供销系统全力服务夏收夏种工作(gōngzuò),累计完成夏收60万亩、夏种50万亩。
“建载体”,构筑(gòuzhù)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
济宁市供销社立足服务“三农”,在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基础(jīchǔ)上,不断打造(dǎzào)土地托管的升级版。
强化为农服务中心建设。统筹整合涉农资源,持续推进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(gǎizào)提升,做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。累计建成(jiànchéng)为农服务中心101处,构建起“耕、种(zhǒng)、管、收、加、储、销”全程服务链,实现涉农乡镇服务全覆盖。2024年,全市供销系统农业(nóngyè)社会化服务面积达900万亩次,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(zhòngyào)作用。
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(liánméng)。整合服务力量,成立济宁市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,把(bǎ)政府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(xiǎo)农户紧密地连接起来(liánjiēqǐlái),实现信息共享、优势互补、抱团发展。联盟下设飞防、农机(nóngjī)、烘干、农资4个子联盟,吸纳优秀经营主体加入,助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。
健全县镇村(cūn)三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。完善流通服务体系,以“一点多能、一网多用”为目标,构建起县、镇、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,打通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出村“最初一公里”和日用品(rìyòngpǐn)下乡(xiàxiāng)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为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。济宁(jǐníng)市山东供销农业服务集团济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(rùxuǎn)“2025年全省供销社农资保供重点企业”,成为区域农资供应的“稳定器”。
“育主体”,打造多元协同(xiétóng)的服务力量
以培育(péiyù)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,市供销社通过强基层、壮龙头、树品牌,激发各类(gèlèi)经营主体活力,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服务格局。
实施基层社(jīcéngshè)提质工程。深入推进“县基一体化”和(hé)“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”,推动实行(shíxíng)资产(zīchǎn)管理、网络运营、项目建设(jiànshè)、人员调配等一体化发展。通过资产盘活、项目赋能、联合合作等方式,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10家,6家基层社纳入全国“千县千社”名单,2家农民(nóngmín)专业合作社跻身2024年全国农民合作社100强,基层服务能力显著增强。
培育壮大社有企业。聚焦为农(wèinóng)服务(fúwù)主业,培育壮大济宁市供销(gōngxiāo)集团(jítuán)、省供销农服济宁公司、兖州兖广商贸、梁山水泊商场等龙头企业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2024年市供销社投资建设济宁登丰里为农服务中心,今年夏收已投入使用,开展粮食烘干、购销、收储等服务,服务周边6个镇街,助力(zhùlì)农民节支增收。
打造“济时雨”为农服务品牌。联合市(shì)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为农服务品牌创建,累计培育228家市级示范服务组织,形成“服务标准统一、流程规范透明、成效(chéngxiào)可量化评估”的(de)全程化服务模式。近日,市农业农村局、市供销社联合印发《济宁市深化(shēnhuà)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》,持续(chíxù)深化完善便捷高效(gāoxiào)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擦亮“济时雨”服务品牌。
“优模式”,创新高效融合的服务(fúwù)机制
聚焦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,市供销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,探索协同发展(fāzhǎn)路径,推动小农户与(yǔ)现代农业有机衔接。
深化“土地(tǔdì)股份合作+全程托管服务(fúwù)”模式。充分发挥(chōngfènfāhuī)村集体居间服务作用,开展党建联建、村社共建,以土地股份合作形式集中土地成方连片,供销社一体化托管,通过“保底+分红”方式,亩均助农(nóng)增收200元左右、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,推动土地托管从“单一(dānyī)服务”向“利益共享”升级,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机制。
构建四级联动服务体系。强化联合社发展机制,推动省、市(shì)、县(xiàn)、乡四级资源共享(zīyuángòngxiǎng),在金乡县、鱼台县(yútáixiàn)等地打造“合作社+供销社”生产托管示范区,构建“分散经营集中化、服务标准(biāozhǔn)统一化、产业发展规模化”的新范式。推动山东省供发集团与鱼台县战略合作,托管土地2.6万亩,带动农民节支(jiézhī)208万元,打造全省县域生产托管服务样板。
放大试点项目效能。2023年以来,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供销(gōngxiāo)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资金6580万元,以项目引领,支持基层社和社有(shèyǒu)企业开展托管服务,提升为农服务实力。服务覆盖小农户土地超40万亩(wànmǔ),实现政策资金与(yǔ)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“强支撑”,构建多维保障的(de)服务体系
聚焦要素瓶颈,市供销社强化科技、人才、金融协同发力(fālì),构建可持续的服务体系,为乡村(xiāngcūn)振兴提供长效动力。
科技赋能(fùnéng)提质增效。与中国农科院、山东省农科院、青岛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,组建专家服务(fúwù)团队(tuánduì),推广良种、良机、良技、良法集成应用,建立“科技特派员+示范(shìfàn)基地+农户”服务链,开展技术指导服务,助力粮食单产提升。
人才(réncái)培育强基固本。聚焦乡村人才需求,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,年培训新型农业经营(jīngyíng)主体负责人、农民(nóngmín)致富带头人(dàitóurén)等3万余人次,着力培育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等本土化服务队伍,构建起“引进来+育得出+用得好”的人才生态。
金融(jīnróng)(jīnróng)创新破解难题。为强化金融支撑,济宁市政府出台《金融支持为农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八条措施(cuòshī)》,深化“供银担企”合作,创新“农担(nóngdān)+粮食全产业链”融资模式,累计获得银行、农担授信及贷(dài)款2亿余元,推出“产业集群贷”“托管经营贷”等产品,有效缓解新型主体资金压力。
下一步,济宁市供销社将立足服务“三农”,聚焦主责主业(zhǔyè),持续深化“济时雨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,为推进乡村全面(quánmiàn)振兴贡献供销力量(lìliàng)。
中国山东(shāndōng)网记者 郝亚松 报道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